最近台湾影戏《阳光普照》获得2019年金马奖5项大奖故事情节袒露出一些家庭人文情况和亲子关系的冷漠和扭曲。
图片泉源:包图网
深受爸爸偏爱的大儿子阿豪是一个正能量满满的好孩子险些没有缺点。这也预示着他放弃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在心田早已经被爸爸杀死了。
阿豪在自杀前给女友的短信里说他很希望跟动物一样在阳光普照时有一些阴影可以躲起来可是他没有暗处只有阳光正如他的女友说:“他把所有的好都留给别人忘了留点给自己。”
情感匮乏是看不见的贫穷
人类拥有富厚的情感需求。没有情感何谈幸福?物质富有只是手段情感富有才是目的。家庭既要重视物质追求也要重视情感需要重视情感匮乏这个家庭关系的隐形杀手既要解决看得见的贫穷更要解决看不见的贫穷。
只有这样勤劳和财富才气真正带来家庭生活的福祉。(作者系北京中亲联教育科技 研究院院长)
匮乏就是缺少。
物质匮乏即缺钱的贫穷情感匮乏也称为“情绪阉割”是一小我私家自行丧失或不被认可七情六欲、喜怒哀乐等情绪感受。
自行丧失情绪感受即当事人已经失去体验情绪的能力是情感剥夺;而不被认可情绪感受是当事人不被允许或没有时机表达自己的情绪是情感压制。当一个家庭只体贴是非、不体贴情感的时候就处于情感匮乏的状态。
大儿子阿豪自杀以后二儿子阿和提前获释完婚生子回归了家庭走上了正途。阿和主动推动父子之间告竣体谅改善了家庭关系激活了家庭情感爸爸也不再坚守僵化的信条一家人在灼烁和阴影交相映衬下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情感匮乏还体现在那些具有“讨好型人格”的人身上。他们只在意别人的感受、很少思量自己的感受总是讨好别人、委屈自己。
大量“中国式好人”就具备这种被阉割掉情感的特点。
情感匮乏是家庭关系和家庭幸福的隐形杀手。在情感匮乏的家庭中情绪感受让位于原理是非理性关系取代了感性关系家庭关系难以为继家庭幸福无从谈起。
情感匮乏往往和物质匮乏一起发生但并不因物质匮乏的解决而自然消失。也就是说纵然是中产家庭甚至富足家庭也存在着大量的情感匮乏现象。
家庭的一大功效就是允许孩子在一定的红线之内无礼放肆允许孩子释放负能量允许孩子出现人性之恶这恰恰是造就孩子拥有健全人格的必经之路。当一小我私家被善待的时候他就会体现人性最优美的一面。而接纳情绪允许犯错也是善待一小我私家的重要形式之一。
再者团体主义怙恃制的文化传统主要考量个体的道德和孝敬而不在乎个体的意志和情感追求小我私家意志和情绪感受的人往往难于驻足。为了在社会情况中得以生存人们必须放弃情感和大家色彩一致成为道德及格的棋子。
爸爸营造了僵化冷漠、毫无活力的家庭气氛唯有暴力又叛逆的二儿子阿和不吃这一套早恋、坐牢、不求上进满身负能量令爸爸瓦解。
而实际上这是阿和拒绝接受情感阉割、挣扎自救、向爸爸的秩序宣战的一种方式。甚至可以说二儿子通过叛逆保留了这个家庭最后一线生机并最终修正了父亲的错误。